十年前,国人餐桌上的奶酪不过是一抹异域味道;十年后的今天,它已悄然演变为一条千亿级的新赛道。回望2016到2025,妙可蓝多以“启蒙者”之姿,把奶酪从边缘零食做成全民品类,也把自身从区域乳企锻造成行业龙头。历史节点总伴随仪式,7月21日,长春这座城市见证了妙可蓝多“聚力成势,妙绘未来”的再出发宣言。
活动本身不只是一场发布秀,更像是一份面向2030的系统答卷。妙可蓝多创始人、总裁柴琇用“共创中国千亿奶酪大赛道”为题,把宏大愿景拆成可验证的路径:两大核心策略、五大战略保障。TO B、TO C双轮驱动,意味着妙可蓝多不再满足于儿童奶酪棒大单品的辉煌,而是把触角伸向餐饮后厨、茶饮新配方、家庭餐桌全场景,同时启动并购出海,以资本和供应链两条线把“中国奶源”变成“世界奶酪”。品类创新、品牌升维、卓越品质、极致成本、组织建设这五大保障则像五根桅杆,撑起风帆,让战略落地时仍保持航向稳定。
更具启发的是柴琇对千亿规模的四重论证。其一,文化融合:奶酪正在离开“舶来品”语境,与速冻食品、预制菜甚至宠物食品发生化合反应,渗透率从一线卷到县域。其二,消费升级:稀奶油、黄油、原制奶酪组成的“两油一酪”打开了烘焙、咖啡、轻食场景,新需求层出不穷。其三,产业平衡:当液态奶增长放缓,固态奶酪可消耗更多原奶,成为上游养殖的“泄洪区”;参照欧美40%—50%的转化比例,千亿只是起点。其四,国产替代:从再制到原制,从设备到菌种,国产奶酪正形成技术闭环,规模效应将吸引更多“做蛋糕的人”,而非“分蛋糕的人”。
蒙牛董事长陈易一的致辞则把话题引向“科技自主”。他强调用中国优质奶源做中国优质奶酪,背后隐含的是供应链安全的国家级命题;当奶酪成为乳制品版图的关键拼图,谁掌握原制技术,谁就拥有定价权。长春新区政府同步抛出人参奶酪、功能性乳制品的联合研发计划,把“药食同源”的故事讲进东北振兴,也让地方产业禀赋与龙头战略形成共振。
回望过去十年,妙可蓝多完成了品类教育;展望未来五年,它要带领行业完成价值链教育。当供给侧的牧草、奶源、设备、工艺与需求端的场景、渠道、品牌、资本同步共振,千亿奶酪就不再是预测。下一个夏天,故事或许发生在东南亚的便利店货架,也可能在宠物博览会的零食区;可以确定的是,那条由启蒙者划出的轨迹已延伸为赛道,而赛道尽头是更辽阔的草原与海洋。